攝影及文字編輯 / cevilla
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在全省規劃多條不同路線的微旅行,這次參加的是宜蘭東澳的文化體驗之旅,行程相當豐富也很有趣,分別是由二個不同的社區所發展的觀光活動。
宜蘭縣多必優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obiyo.lokah/
住址:宜蘭縣東岳村蘇花路三段139巷7號2樓
電話:03-9986395/03-9986399
東岳村是原民部落中交通最方便的一個部落,靠近東澳火車站。出站後會先看到巨大的地標, 上頭是兩隻飛魚和一個木杵, 每年的5、6月是東岳村烘烤飛魚的季節,而木杵是泰雅族用來搗麻糬的器具。
火車站出來後往左走可往樟木公園,尚未靠近就已經飄來迎賓的歌聲。接著是與村民一起共舞同樂( 貼心提醒您,如果是原住民祭典儀式中,請勿打斷祭典儀式和跑進場內拍照,需經村民邀請才可一起參與祭典儀式)。
並由總幹事幫忙介紹東岳部落的大概地理環境。
樟木公園內種植不少從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樟木,日本人利用樟木來提煉樟木精油。
家屋旁的樟樹年紀不小,可是我的好幾倍,還差兩年就200歲了喔! 光是樹幹就比我的頭大好幾倍啦! XD
泰雅族傳統家屋不過這個是模型,正常的家屋會比這個大上3~4倍,因為早期泰雅族的傳統是屋葬。親人往生後他們會葬在屋內一起陪伴。
樟木有防蟲的效果,所以村民會拿來燃燒煙燻除蟲用。 為了防止蟲類入侵,所以居住的地方會架高,底下還可以飼養家禽。
參觀完家屋的展示後,導覽人員領著我們往部落裡頭走。
早期的瞭望台有勘查的作用,也是提供給年輕族人約會的場所。
左邊的菱形標誌代表的是泰雅族人的精神象徵「 祖靈的眼睛」,在村子裡隨處可見,象徵著祖靈的庇護。
當天天氣很好,太陽非常的大............接著要爬20分鐘以上的山, 不過我想以我們的腳程應該會更久><
剛入山口看到村民正在烘烤飛魚,於是趕忙又下山拍照,每年的五、六月是飛魚的產季,泰雅族並不捕魚而是買魚來加工成魚乾保存。
拍完照後趕緊跟上隊伍往上走,沿路一直問還需要多久才會到,爬到我都和山一樣頭頂冒煙,整件衣服都濕透啊........... XD
沿路還有不少月桃葉,原住民朋友會拿來當餐具的器皿使用。
總算來到山上的獵人教室區 ,看了一下時間還真的是只花20分鐘。
校長會發給每個人刺青圖案的紋身貼紙,早期泰雅族的男生在時13、14歲時,就需帶著獵刀和鹽巴到山上去打獵,打到獵物後才能在臉上刺青,女生則要學會編織,才能在臉上刺青,臉上有刺青才能有結婚的資格。
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獵人,首先必須要的就是如何製作陷阱。依據陷阱的大小,可以抓到不同大小的野獸。
來到原民部落不能錯過的野外烤肉體驗,結果肉切太厚,烤到我的臉也跟著紅了。
吃完烤肉後來到瞭望台的最高點可以眺望四周。東岳部落三面環山一面環海,地理環境得天獨厚,山上還有14到16度的自然湧泉,可惜行程太趕當天沒能看到。
有沒有像龍貓會出沒的地方啊!
午餐是在八福原地用餐,除了提供用餐外,還可安排獨木舟和露營。
午餐雖然樸實,但是非常美味,是都市中貴貴的無毒蔬菜。
當天也有吃到飛魚乾炒青椒,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宅配購買喔!
來到部落怎麼可以落下它呢?小米酒是一定要的啦!
餐後安排到白米社區參觀、生態導覽及DIY體驗。事實上白米社區並不生產白米,早期生產的是建築所需要的小白石,由高空中往下望如同一粒一粒的白米,整個社區像甕一樣圍繞著,因此社區舊名為「白米甕」。
社團法人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發展協會
白米木屐館 BaiMi Clogs Museum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imi.clog.museum/
住址:宜蘭縣蘇澳鎮永春路174號
電話:03 995 2653
因應白米村特別設計的白米景觀橋,兩個拱門如同兩顆白米一般。
白米木屐館 BaiMi Clogs Museum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imi.clog.museum/
住址:宜蘭縣蘇澳鎮永春路174號
電話:03 995 2653
好大的木屐!
館內共有三層樓,一樓是展示區有各種不同種類的木屐可以參觀與選購。
二樓是DIY教學區,圍繞在中間DIY區周圍的是教學區 ,可以清楚的看到整個木屐生產過程,現場也有開放體驗(請小心使用工具避免受傷)。
白米社區因盛產江某樹,木質硬不易爛是製作木屐的良好素材,因而發展出木屐產業。
館內有各種可愛縮小版的木屐可以買來當禮品送人,或是現場製作一個屬於個人化的可愛小木屐當作紀念。
因為天氣太熱怕大家會中暑,所以安排來到木益客棧躲太陽,休息一下吃個下午茶。
木益客棧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UYItaiwan/
住址:宜蘭縣蘇澳鎮永春路146巷31號
電話:03 996 0607
餐點都很養生健康自己動手作感覺更好吃,不特別說明的話不會發現是素食的唷!
餐廳內也有賣一些社區內設計的文創商品(小白石香氛瓶)。
太陽微微下山後,騎著單車來到白米村復育的一畝田參觀。
牛頭司 - 耕牛小學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牛頭司-耕牛小學堂-1604506489575073/
電話:0900505927
都市中難得見到的景象,黃牛與水牛在同一個畫面中出現。
現場並由達人示範教學早期農業社會利用牛來耕田的方法,接著再讓大家捲起褲管跟著下田練習如何犁田。
這也是為何來到白米社區,會發給每人一條毛巾的原因。 XD
另外也有坐牛車的特別體驗。
腳踏車旁是目前復育成功的一畝田,所以以後的白米社區真的有白米囉!